来自甘肃定西的支教日记--1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开栏的话
“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十有九年旱,岁岁人发愁。”甘肃省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山大沟深,自古有“苦甲天下”之称。
但不管身处何地,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心中都会有梦想……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像一根长长的线,穿越2100多公里的距离,经历20多个小时的火车车程,连接起定西和上海。支教研究生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感受定西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梦想。通过他们的支教日记,我们不仅能了解定西孩子的世界,也能见证支教研究生的成长。
去年8月,上海还留有夏季的炎热,我们华理研究生支教团一行6人,怀揣对支教工作的热忱,带着对未知生活的向往,踏上了轰鸣北上的列车。
静默的时光中,20天悄然而逝。我们这一群生活在“魔都”的大学生在甘肃省定西市扎下了根。抵达支教的学校,分配宿舍,安排课程,接网线,换电话卡,在忙碌中体会生活的充实。
我们在习惯一种可能从未想象过的生活——原来甘肃真的是顿顿面食,想吃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原来这里真的水比油贵,每个星期只有周末才有时间赶路去县城舒舒服服地洗一次澡。晚上睡在陌生的床上,还恍惚觉得是在上海学校的宿舍。
这里虽然少了上海的繁华与便捷,却也多了一份质朴与安宁。夜晚,耳边没了车水马龙的嘈杂,但有声声虫鸣,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但有撒满星星的夜空……
慢慢的,生活步入正轨。备课,上课,日子过得有条不紊。我们也真正地和学生玩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那里的学生都很乖。刚到学校时,我们对生活环境不熟悉。那群可爱的学生给了我们太多帮助,提水、架炉子、收拾屋子、接电线、接网线,干起活来有模有样。山里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独立、朴实。
因为条件艰苦,那里的孩子学习格外刻苦。他们明白只有拼了命地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不能放弃,不能退缩。一大清早,朗朗的读书声已在校园中回响。课堂上,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摸样,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课后,孩子们还原了调皮的本性,玩闹的嬉笑声是校园最有活力的乐曲。
9月10日,我们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教师节,各种各样可爱的小玩意儿表达着学生们满满的祝福。
有位支教队员感慨道:“人的出身无法选择,我总觉得自己太幸运,我不知道拿什么来回报这份幸运,所以我来到了这里。我想这里‘不幸运’的人或许很多,尤其是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后。但我不想让他们憎恨自己的命运……”我们这群年轻人无论以怎样的心愿来到这贫瘠的土地,都在她的这一番话中有了更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