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甘肃定西的支教日记--2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水比油贵的支教生活
定西人家,院子里几乎都有一块倾斜的水泥地面,最低处就是水窖的入口。下雨时,雨水就顺着这块地面流进水窖里,然后用于洗衣洗菜、烧饭、洗漱。当地人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留住天上水”。
由于水资源的极度缺乏,“一碗油换不回一碗水”的事件,在这里真实发生过。而这些场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
来定西之前,总觉得资源没什么稀缺。用水?再平凡不过了,谁都不会觉得心疼。我们只是从新闻报道里了解一些缺水地区的信息,留下的印象肤浅而飘忽。
到了定西后,感觉却大大不同了。
定西自古以来就严重缺水。早在清朝时,左宗棠就上书称“陇中苦瘠甲天下”。1980年,定西被联合国断言为“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陇中贫瘠的根结就是——干旱缺水。这里的人在2006年引水工程实施以前,主要是靠雨水生活,但是至今仍然需要用水窖来蓄水,以备不时之需。
这里气候比较干燥。我们支教团里的董雁春是唯一的南方人。来到定西后,由于环境和饮食的不适应,她脸上长了很多痘痘,发质也受损严重,干脆剪短了留了多年的长发。
我们3个人都在高阳村符家川初级中学支教。学校里面有水窖,水是自由取的,用完后可以再取。每当学校地窖快没水的时候,就会从外面买水,基本每周都有水车往地窖里注水。但是,大家都有一个默契,取水的时候只取够用的,而且,取回去的水也绝不浪费。这样心照不宣的默契,在当地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学校锅炉房的炉子用久了,打水去晚了的人,打到的就是最底下的水。那水是黄色的,喝起来很苦涩。老师对学生不交作业的惩罚就是——让他去打水。
记得刚来定西时,很是喝不惯这里的水,由于窖水味道比较重,不泡茶叶都很难入口,用这里的水做出来的饭菜,也会有窖水的味道。
洗澡在都市里是最为平常的事,但是,在这里,我们往往一周才洗一次,甚至间隔更久。由于我们符川中学离市区比较远,没有洗澡的地方,我们都是趁周末,坐一个多小时的定班车去市区,买好一周的生活用品,然后洗洗澡、洗洗衣服。
以前在城市里生活,铺天盖地的“节约用水”的广告,基本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而这里的亲身体验,比起那些标语和广告,更加让人震撼。常言道,“只说不做假把式”,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更加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