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光明:行草更能表现性情和书法家精神

跟邻居学颜体 一有字帖就买下来
  谈经历
  收藏周刊:您是怎样走上书法的艺术道路的?
  纪光明:写字是我们当时读书的必修课,如果要走专业写字的道路则要有一定的条件。我从小就很喜欢写字,在学校时就显得比较突出,例如黑板报、墙报、“文革”时的大字报,还有大标语我都写过。
  为什么我写得比其他人好?因为当时我的邻居是一位老先生,他每天都在用一些旧报纸叠成方格写书法。我经常把自己写的东西拿给他看,让他指点。他的水平确实很高,过去他曾经给南京的“中央日报”写过报头。而且风格很正,写的是颜真卿的楷体,我从小学三四年级就跟他写这个字体,连续写了四五年,基本没间断过。
  之后下乡当知青就没有再跟他学习了,只能自己找字帖来临摹。但是当时出版的字帖很少,就记得上海书画出版社最先在上世纪70年代出版字帖,先后出版了很多古代经典的字帖,那个时候,只要出版一本,我就买一本,不管有钱没钱。
  因为字帖的事,我还专门写过信给出版社要过资料,也顺便听听他们对书法的指导意见。没想到他们真的回信,而且连续几次都回了,对我的鼓励非常大。
  谈探索
  楷书无法满足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收藏周刊:您一开始学习的是楷体,为何现在的作品却主要是行草?
  纪光明:我早期主要是写楷书,1982年入选湖北省暨武汉市第一届书法篆刻展的作品也是楷书,写的是颜体。真正开始涉足行草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觉得行草的线条、点画、结体、韵味、表现力都很丰富,而且通过构图,韵律表现出来的美感,非常舒服。感觉这样的字帖才更能表现个人的性情以及书法家的精神。而楷体则是一种法度深严,非常规范的字体,它给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对比较少,所以,那个时候就觉得楷书已经无法满足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收藏周刊:您说早期主要学习的是颜体,但我感觉您的书法跟米芾的字有相似之处。
  纪光明:是的,一开始学习颜体,像颜真卿的楷书《勤礼碑》、《麻姑碑》,行书的《祭侄稿》我都非常喜欢,后来就开始向多方面学习,除了在颜体方面下功夫,还学了米芾、黄庭坚、苏东坡、王铎等。后来感觉写的字骨力不够,不够苍茫,就去学汉碑,融合起来,把这种金石味、苍茫的特点融入到我的书体当中。
  后来,我发现以前很多古城墙的砖上会有砖铭,这些文字都是当时的工匠写上去的,由于他们并不是出名的书法家,所以它们的特点就是直率、天真、古拙,还有一些无名氏的残纸、墓志铭等都很精彩,很值得我去探索学习,而且这方面的研究著作开始增多,对我的书法研究很有帮助。
  谈追求
  要写得更苍茫,更有活力一些
  收藏周刊:您怎样评价自己的书法?有哪些想突破的地方?
  纪光明:我对自己的书法始终是不太满意。我想在现有的基础上写得更有气息一些,可能会往高古这一路去发展,因为感觉现在的字与古人相比,特别汉代与魏晋南北朝等时期的书法,相差太远,汉代那种厚重、大气、苍茫,魏晋的那种风流才情,都是我要追求的。
  收藏周刊:那么会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
  纪光明:对一些残纸、砖铭、墓志铭等进行钻研,希望从这里面吸收一些养分。再有例如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东坡等这些传统经典方向的人太多,并且很多都已经写到极致了,我觉得自己不应该重复别人的老路,而要有自己的探索。最重要的是我们生活在当下,也要反映当下朝气蓬勃的气象,把字写得更苍茫,更有活力一些,这样就更可观、可读。
  我觉得学书法要不断探索,但不能强求结果,艺术家要忠实于艺术,忠实于自己的那颗心,只要忠实,老实地做自己的研究。至于结果怎样,不是当代人说了算的,更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好书法要“如锥划沙屋漏痕”
  好作品非精心安排,而是在某个时刻不经意间顺势而就
  收藏周刊:曾经听不少人说,要学好书法,就先按部就班地从篆、隶、楷、行、草这样一个顺序来学,路子才算正,真的是这样吗?
  纪光明:要写好书法,首先要掌握笔性,第二就是了解自己所追求那个书体字的结构,并用功去钻研这种字体就行了。当然,楷体可以说是书法的基础,因为它要求的法度比较森严,练好了楷体,则容易理解汉字的结构与基本用笔。
  收藏周刊:怎样评价书法水平的高低?
  纪光明:好的书法首先要有传承,就是取法的来源要高。第二是线条。古人说犹如“锥子划沙屋漏痕”。讲求的就是骨力,再如“枯藤老树”,形容线条要苍劲,点划要精到。第三要结构优美,且有情趣。第四自然书写可创生机,像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都很抒情。
  一幅真正的好作品并不是精心的安排,雕琢而成的。而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在某个时刻不经意间顺势而就的。
  学界评价
  纪光明是个处事低调而工作勤奋的人,要读懂他的书法,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因为他的作品凝重淳古、力透纸背,使转争折之间,流露出丰富的才情和学养。他的学养不全得于书卷之间,更在于辗转南北的征程行驻之所和搏击时代浪潮的翰墨深心。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志平
  中小学书法 仍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国人对书法的鉴赏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待提高
  收藏周刊:您担任过第二、四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评委,怎么看目前国内的书法创作水平?
  纪光明:就书法创作而言,技巧的娴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书体的丰富也是前所未有。但是另一方面又觉得雍容大度、雄强厚重有阳刚之美的作品难得一见。投稿作品大多过于精巧,存在一种柔美之风。
  收藏周刊:我了解到,您还经常担任中小学或青少年的书法比赛的评委,您觉得目前青少年对书法的重视程度怎样?

纪光明:现在中小学书法的教育遇到很多的困难,首先,学生为准备高考占用了很大部分时间,学校也把重点放在文化的科目上,书法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全省差不多3万所中小学,每一所学校一个书法老师,就要3万名老师,目前能够有能力担任书法老师的资源远远不够。还有,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套统一的中小学书法教材。
  在面对电脑普及的时代,国人对书法的鉴赏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待提高,大部分人仍然受名气、头衔等外在因素影响,尚未懂得如何判断和欣赏好的书法作品。
  简历
  纪光明,祖籍湖北大冶,1955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2007年被《书法》杂志评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


来源于网易

分享到:
政策新闻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平安校园
自救自护
专家顾问
安全预案
资料下载
身心健康
资讯
快乐成长
青少年保健
身心专题
健康大讲堂
校园文化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活动
课外延伸
校园饮食
饮食标准
营养食谱
食品鉴别
安全示范
饮食公开课
德育
德育课堂
德育故事
礼仪学堂
公益短片
国学
国学启蒙
国学课堂
国学讲坛
国学人物
国学书院
科技
科技前沿
科学漫谈
科学探秘
知识海洋
科普活动
名师讲堂
名家课堂
第二课堂
升学讲座
特级教师
世界名校公开课

音乐
走进音乐
音乐资讯
音乐学堂
音乐专题
音乐人生
美术
美术常识
美术教程
美育书籍
世界名画欣赏
武术
资讯
武德
武诀
武学知识集锦
资源中心
家长学堂
学龄前
小学
中学
家有考生
家庭教育

网站介绍   组织机构   广告服务   对外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